作者:孙太欣 北京电力医院 主任医师
审核:周国平 北京电力医院 主任医师
立夏以来,温度大幅升高,今年更是高温天气不断,暑湿难耐,心脑血管疾病多发,那么,夏季该如何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呢?
【资料图】
图1 版权图片 不授权转载
夏季因为气温高,出汗多,体内水分流失多,血液黏度上升,血液循环容易受阻,易诱发心肌梗死、脑卒中等心脑血管疾病,所以,炎热的夏季,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要注意调节饮食,调整情绪,调控血压、血糖、血脂等危险因素,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。
第一,应“戒焦戒躁”,做到“心静自然凉”。
据调查,急性心肌梗死的发作诱因中,情绪激动所占比例为第一位。夏日炎炎、酷暑难耐,人们情绪往往容易变得焦躁、不稳定,应注意避免外界不良情绪的干扰,导致情绪激动失控、紧张而诱发心脑血管疾病。保持良好的情绪和心态是夏季养生的重要环节,对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具有药物无法替代的作用。
第二,要做到起居有节,适时运动。
图2 版权图片 不授权转载
夏天应是老年人“静养”的季节,不宜进行剧烈、大量运动。很多老年人由于夏季天亮较早,愿意早起晨练,但据调查,70%~80%的心脑血管疾病发生于早晨6~10时,这段时间也是心脑血管疾病的多发时间。因此,应尽量避开这段时间进行锻炼。避免不必要的外出,尤其要避免去温度高、湿度大、人口稠密的地方。必须外出时,要穿着浅色、透气和宽松的棉织衣服,戴上遮阳帽或使用遮阳伞,备好饮用水。如果高温天气下外出后感到胸闷、气短、头晕、头痛等不适症状,尽快找到安静、通风、阴凉的地方休息,并多饮水。
第三,避免温差过大,忽冷忽热。
图3 版权图片 不授权转载
现今空调的使用越来越普遍,室内空调温度过低,会使居室内外形成温差。从家里走出户外时大幅的温度变化使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很难适应,因为温差的急剧变化会引起人体血管不断收缩和舒张,导致血压变化,引起血液循环障碍,诱发心肌梗死或脑卒中,因此,有心脑血管疾病史的老人应注意适当减少户外活动,多在室内休息,且午睡30分钟到1小时,以补充夜间睡眠的不足。当环境气温达到32℃时,最好减少体力活动,采取多种方法调节居室内温度,如启动电扇、通风换气、地面洒水或使用空调,使室内温度调节在26℃左右,室内外温差控制在6~8℃。
第四,调节饮食,膳食要“好色”。
图4 版权图片 不授权转载
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在夏季膳食问题上一定要“好色”,如黄色蔬菜(胡萝卜、红薯、西红柿等,富含胡萝卜素、番茄红素)或绿叶蔬菜,能减轻动脉硬化;白色食品(燕麦粉、燕麦片等)和黑色食品(黑木耳等),对降低血黏度、胆固醇有明显效果;绿色蔬菜可提供维生素及膳食纤维,具有通便、降脂的作用。
第五,勤补水,避免血液黏稠
图5 版权图片 不授权转载
夏季汗液多,水分流失快,机体缺水会导致血液黏稠,容易出现血液凝集,诱发心脑血管疾病,所以,夏季应及时补水,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。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不能等渴了才喝水,而应主动补水,每日饮水应在1500~2000ml,如果存在心功能不全或肾功能不全的患者,应适当减少饮水,最好根据医生的建议调整饮水量。
总之,炎炎夏季,高温难耐,老年人应减少户外活动,静心养神,适当饮水,按时服药,定期复诊,调整并控制血压、血糖、血脂等危险因素,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。
下一篇: 最后一页
X 关闭
X 关闭
爱美之心人皆有之。都说头发是人的第二张脸,如果头发毛躁、像枯草一样,就算再美的颜值,在别人眼中也会大打折扣。怎么样打造柔顺健康的秀
(上海战疫录)上海高校架“云梯” 校企隔空交流保就业服务不断线 中新网上海4月23日电(记者陈静)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之下,即将走上社
中新网西宁4月23日电 (孙睿 赵倩)记者23日从青海省格尔木市官方获悉,柴达木盆地首家“护蕾女童温馨小屋”——青海省妇女儿童保护“
(上海战疫录)守“沪”日志:沪人居家“读”处 “文艺团购”线上送“书香” 中新网上海4月23日电 题:守“沪”日志:沪人居家“读
(抗击新冠肺炎)内蒙古满洲里新增3例本土确诊病例 年龄最大的86岁 中新网满洲里4月23日电 (记者 张玮)23日,内蒙古自治区满洲里市
中新网北京4月23日电 (徐婧)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、全国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专家组成员庞星火在23日的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上通报
中新网兰州4月23日电 (记者 冯志军)中国核城“四〇四”,曾被网友称为“一个地图上找不到的地方”,近年开始在甘肃嘉峪关市城区建起
(上海战疫录)增援民警诉说方舱里的“生活百态” 中新网上海4月23日电 题:增援民警诉说方舱里的“生活百态” 作者 李姝徵 宋
中新网北京4月23日电(徐婧)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政府副区长杨蓓蓓在23日召开的北京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上表示,全区学校每周进行三次全员核
中新网北京4月23日电(徐婧)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政府副区长杨蓓蓓在23日召开的北京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上表示,潘家园街道松榆东里11号楼、4